


喧嚣热闹的静观者,网络时代的思想家
索 尼Sony的首席运营官(COO)库尼泰克.安东(Kunitake Ando)曾在众多场合表示:索尼将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全球数字音乐市场的霸主地位;但明显,在这个舞台上,Sony成了一个配角,本来是自己搭好的舞台, 却不得不在Apple的眼皮底下与之共舞,斯蒂夫.乔布斯显然不仅仅是为Sony而鼓掌,眼看着iPod节节胜利,他还能不高兴么?(图片来源:Pic Via)
[索尼Walkman和苹果iPod不得不说的故事一]
[Read in English NO.1] [Read in English NO.2]
索尼的NW-A600/E500/E400系列体积大小和iPod shuffle差不多,在整体性能上都超过了苹果的这款产品,但显然shuffle只不过是苹果的一个虚枪,在强攻完低端市场后,早已扬镳而去。
SONY的新品NW-HD5奋起直追,此时的iPod似乎已经“笑傲江湖”,不为所动,虽然被冠之以“iPod killer”的名号,但是依然无法挽回些许的颜面,而在按键上的轻微BUG,更是因小失大。
iPod Nano一出现,就引来了众多的镁光灯和目光,刹那间都登上各大媒体头条,而NW-A100/A300的出现似乎星光暗淡了许多,虽然SONY为这个新产 品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并带来了众多特性和炫美的外观,但依然是掌声寥寥,在苹果已经横扫的美洲,应和声更是少得可怜,但这回,索尼的新品的确让人为之耳目 一新。
实在不得已,SONY便把WALKMAN品牌转移至手机,主打音乐手机概念的W800I也算是人见人爱,可好景不长,MOTO Rokr E1又马上过来抢风头,我们不得不为索尼感到难受,STEVE JOBS你做得也太过分了吧?
在发布新品的同时,SONY也对CONNECET软件进行了更新,追赶ITUNS的脚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随之而来的就是有人说:抄袭苹果的UI界面;面对已经深入人心的苹果,我们还能为索尼辩解什么呢?
在 周边配件领域(Accessories),苹果(Apple)更是胜索尼(Sony)一筹。由于采用简约及白色设计,不但给了消费者很多想象空间,更吸引 了众多的第三方产商为苹果设计配件,iPod Your Car更是让有车一族倾心;相反,Sony的个性设计,在周边配件上不如苹果丰富,这或许也是苹果引以为傲的地方吧。
还好上演的不仅仅是一个双人舞,音乐播放器上的舞台新秀不断,如果你已经看多了iPod那一成不变的设计,也实在为索尼感到大势已去,你还可以看看创新 (Creative)为我们带来的新品,新秀的实力是不可忽视的,iPod的长江后浪推掉了WALKMAN的前浪,谁能保证Creative不会在音乐播 放器市场再立一面旗帜呢?
![]()
![]()
![]()
![]()
![]()
![]()
韩系的MP3向来以精致小巧,音质出众为大家所熟知,而iRiver在其中又是大名鼎鼎。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iRiver的新产品T30。闲话少说,一起来欣赏这款MP3吧。
外观赏析:
白色的包装盒简单大方,打开包装盒后,内部每个部件都有自己独立的小包装。整洁醒目,在这些 小的细节上都处理的如此恰当,那么MP3的正品,我们就更加期待了。iRiverT30的造型有别于普通四四方方的MP3,整体袭乘了iRiver的三角 风格,前面板的独特设计,使这款MP3整体更是充满了现代金属的气息。 流畅的线条时尚前卫,面板中央一个四行显示的LCD屏幕,支持ID3标签显示, 另外还有一个麦克,没有任何多余按键,非常清爽简洁。 机器顶部的耳机和LineIn接口,配合挂环,T30可以轻便的挂在胸前。USB接口也被设计在 机顶,该接口采用了HiSpeed2.0规范,更快的传输速度减少了您下载歌曲时的等待时间。 主要的操控按键都设计在了机身两侧:左侧从上至下依次为 播放/停止、上一曲、下一曲;右侧为模式、音量减、音量加按钮以及一个滑动的HOLD开关。当MP3握在手中,两侧按键恰好处于手指的位置,按键十分舒 适,有弹性。 T30采用一节七号AAA电池供电,最长可以提供20个小时的连续播放时间。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内置锂电池充电的麻烦。此外,背面还标示了 产品的容量,序列号等相关信息。 T30的附件也是相当全面,USB电缆、挂绳、配套耳机、甚至耳机套等配件一应俱全。功能和音质:
T30支持MP3,WMA,ASF,OGG等格式的播放,内置了DANCE、UBASS、 ROCK、JAZZ、POP等9种音效和五段调校的用户自定义EQ,支持SRS虚拟音效,可以进行SRS、FOCUS、TRUBASS和BOOST各自多 段的调节,支持FM收音并有录音、Line-in内录、闹钟等功能,功能比较成熟和齐全。而多种播放模式、文件目录浏览都有利于文件的管理与播放,淡入淡 出功能,断点续播功能等都是细节而人性化的设计。
音质方面毋须笔者多言,优秀的音质一直是艾利和的强项。在试听时,笔者首先将均衡器设置为普 通,并将SRSWOW设置为关闭,结果T30的低音效果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怀疑SRS被设置为开了,再不加任何音效的情况下就能产生这样的效 果,的确很令人吃惊。无论是摇滚、爵士还是HipHop音乐,T30的低音表现都非常好,高频部分虽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也没有丢失细节的现象。作为一款 便携式随身听,T30的声场表现很好。
小结:
艾利和T30极具特色的外观,丰富的功能,以及出色的音质,无一不体现了iRiver高贵的品质。另外,T30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对应不同的品位,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搭配。值得一提的是,512MB的T30价格仅为千元。
Posted Sep 25, 2005, 8:54 PM ET by Icebin
Filed under: 隨身音樂
新力 Walkman 和蘋果 iPod 不得不說的故事(一)
Posted Sep 25, 2005, 11:15 PM ET by Icebin
Filed under: 特輯, 隨身音樂
音 樂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SONY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WALKMAN讓音樂一下子融進整個世界。從最初的TAPE卡帶開始,到風靡全球的 CD音樂,SONY那個獨特的WALKMAN標誌隨處可見(90年代的中國更是WALKMAN的天下,到處都可以看到商店在販賣新力的播放器),因此有人 說︰SONY 的 WALKMAN 引領了20世紀音樂播放器的革命。
[新力Walkman和蘋果iPod不得不說的故事二]
但是,2001年10月23日,蘋果APPLE攜帶著一個更短名字的產品線-iPod出現了,之後的音樂市場格局隨即發生顛覆性變化,蘋果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步步為營,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的蘋果樹上結著累累果實,而SONY的樹枝卻從此寒有人問津。
但 顯然,SONY不肯放棄龐大的數位音樂播放市場(隨身聽潰敗導致重新更換CEO,委任英國Howard Stringer擔任SONY新會長兼執行長CEO),WALKMAN依然不斷推出新品,企圖搶回 iPod 的風頭,但是我們不得不說,與其說是衝擊蘋果,不如說是在追趕iPod的腳步。
第一代iPod直接採用硬碟做存儲介質,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第一款身歷聲WALKMAN的存在,這個帶有環形耳機的卡式隨身聽叫TPS-L。
我 們無意把第一代的iPod和新力的TAPE卡帶WALKMAN進行比較,但我們應該知道,在第一代iPod出現之前,全世界的人都早已經認識了SONY 的WALKMAN概念,那隨時隨地可以聽音樂的全新感受讓全世界為之著迷,當我們看到這些TAPE版的WALKMAN的時候,不得不感嘆,風流總被雨打風 吹去﹗
第二代iPod開始加了線控耳機,此時WALKMAN的HI-MD/MD還徘徊在MP3的門口,但依然有一大批的FANS,只不過,已經漸趨衰落。
SONY依然執著於CD播放器,曾幾何時,這個圓形扁平類似UFO的盒子,承載了多少年輕人的音樂夢想,但顯然,蘋果的iPod那典型的同樣是圓形的WHEEL大轉輪開始顯示出他的魅力。
在蘋果的iPod Mini已經攻城掠地的時候,SONY似乎才有點點醒悟,但此時的產品似乎已經無法挽回蘋果已經確立的優勢,圓形的NW-E107和豆形的NW-E307根本不是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