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和MP3隨身聽,理論上它們是兩種東西,要全方位的比較,才能說出各自的優劣。
從存儲介質來說:
MD:使用磁光碟,直徑64毫米,厚度1.2毫米。擦寫次數爲100萬次。(實際上遠沒這數位,本人就用壞過不少MUSIC JACK甚至ES,小日本總喜歡在資料上誇張。況且,MD機遠比MD片容易壞),磁光碟內置於72X68X5毫米的硬塑膠保護套(也可能是金屬保護套,象那個天價,性價比比中國地方政府辦事效率還要低的MD2000)中。一般質量好的MD可以有效抵禦外界的不利因素,保護磁光碟上的內容。理論上資料可以安全的保存很長時間。一張MD磁光碟的價格最便宜只有10元人民幣,這個價格應該不再是讓人考慮的因素了。再說如果家裏放上幾十盤MD盤的話,也會是很炫的事。
MP3:MP3隨身聽的存儲介質一般是Flash快閃記憶體。使用壽命在10萬次左右,這也很多了。(這個資料是經過多國IFO共同測試的保守資料,十分可信,每天擦它個10次也能用30年)有內置和外置之分。一般的MP3隨身聽出廠都帶有板載的128M快閃記憶體。現在主流已經到了256M,最高的可以到1G(比如IRIVER那個天價599,性價比低得讓人吐幹血)而外置的Flash卡有很多種(三星的3.3 V Smart Media,更小的MMC卡,Sony的Memory Stick(本人看到MS就火大,1-MICROSOFT。2-MEMORY STICK)還有數碼相機裏用的CF卡。這些卡片體積都非常的小,但是價錢都很貴。而且現在快閃記憶體MP3的發展方向是儘量做的小,能使用外置卡的越來越少。
從存儲容量來說:
MD:可以錄74分鐘的數位音樂。想當於140M的電腦資料。LP2下可以到148分鐘,用HIMD格式化後可以達到305M。本人不推薦使用80分鐘的盤,由於資料層在很外面,機器讀盤會很累,而且還是SONY排線問題機的殺手。MD的容量實在不成問題。現在又有了1G的HIMD。MD的問題還是在那個婆婆媽媽的錄音限制和封閉格式上。本人沒有硬碟MP3,一般用MP3,有時要保存本人十分喜愛樂隊的作品的時候會用MD,每次用SS1。5都莫名的火,其實從前沒有這麽火,大概用MP3簡單慣了。。。
MP3:一般128M的Flash快閃記憶體容量可以存放30首歌的音樂。如果音質好點話,象192K的,20多首,本人推薦256M的(事實我覺得 256也少,老爲舍這首還是那首煩惱,不過我想大部分壇友不會象我這樣瘋狂地愛音樂)。硬碟MP3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了,實在不用爲這個那個煩惱,而且本人覺得硬碟MP3的音質目前遠勝MD,特別是IRIVER的IHP和創新的ZEN。
從容量這個環節來說,MD比MP3合算的多。
從壓縮格式上來說。
MD:使用ATARC技術,壓縮率爲1:5。根據聽覺心理學省略人耳所聽不到的聲音和頻場。(不過大部分人還是用1:10的LP2吧)由於ATRAC壓縮解碼晶片經過反復的改進和更新,目前其性能已經幾乎達到和CD一樣的聽覺品質了。一張MD磁光碟和CD一樣可以存放74分鐘的身歷聲音樂。MD的取樣頻率爲44.1kHz,音響頻寬爲20-20kHz。
MP3:一般採用了1:12的有損壓縮方式(128K的),以犧牲音質的方式來換取較小的文件體積。由於其體積小,一首歌一般在4-5M之間,所以很容易複製,在互連網上流傳。MP3的取樣頻率爲44.1kHz,音響頻寬爲20-20kHz。就MP3這個格式本身來看,其缺點在於採用高度壓縮方式,音質不如MD,但一般感覺不出來區別。現在有了VBR,MP3文件的音質和SP差不多。
由於壓縮格式的區別,從音質來說,MD比MP3好。單就壓縮比上來看,MP31:12壓制出來的音質應該要比MD1:5壓縮出來的要差一些,事實上比 LP2還差些,MP3的壓縮並沒有針對聽覺做技術上的處理,而MD在ATRAC電路的處理後,刪掉了一些被噪音或很大的聲音蓋掉的其他細微聲音,或是超出人耳聽覺範圍的一些聲音。MP3是八十年代的産物,ATRAC是九十年代的産物,兩者都在不斷的進步,不過MP3由於是開放開發,十分隨意,而ATRAC 是SONY這樣一個集團投入開發,有很明確的ROADMAP,所以在格式上ATRAC要比MP3先進。ATRAC發展到ATRAC3後,在聽感上略勝 MP3,(ATRAC PLUS沒聽過,不好評論)。不過還是那句話,真正耳朵聽到的聲音是經過機器重播的。MD現在的聲音還沒個高端的快閃記憶體MP3好。不過在99年之前的 MD,特別是幾款經典的型號,音質的優秀程度現在還沒哪台MP3能超越。
總的來說低端的MP3和低端的MD音質差別巨大。
中端的MP3和主流MD音質也有差別,也比較明顯。
高端的MP3和主流MD音質沒有差別,有的甚至要比MD聽感還好。(是“聽感”,ATRAC3格式理論上是比MP3音質要好的。高端MP3的解碼演算法和聲音補償電路設計比較先進,所以出來的聽感要比主流MD好,但並不是原始意義上的音質。在高端MP3和高端MD上的音質優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從音樂的編輯製作角度來說。
這一點要先從MP3說起:MP3的製作編輯都離不開電腦,原則上MP3的音源最後應該都是WAV文件,不管你是CD、MIDI以及從音效卡Line in進來的聲音信號,都要轉換到WAV格式,然後借助電腦,使用專門的MP3製作軟體對音原始檔案進行編碼壓縮,這可以算是一種軟壓縮,用現在一般配置的電腦,壓縮MP3文件都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速度。由於MP3是電腦裏的一種格式,它有自己完整的ID3規定。在每一個MP3文件中你可以寫入一些資訊(包括歌曲名、歌手的名字、專輯、發行年份、音樂風格等等)。MP3隨身聽使用專用的資料傳輸線連接電腦的並口或者USB介面,而且每一個廠家的資料傳輸線都不是通用的。
再說說MD:MD的音源可以是任何人耳聽得到的聲音。除了包含MP3可以使用的所有音源,MP3本身也可以作爲MD的音源。在音樂的制做編輯模式上,MD 比起MP3來,大大地靈活,玩家沒有電腦沒有關係,只要有任何的音響設備,如卡帶、WALKMAN、DISCMAN、臺式音響、收音機、麥克風、MP3隨身聽等等。只要是可以出聲音的東西,用雙頭音頻線,一頭接MD錄放影機的Line in,一頭接以上這些設備的Line Out插孔,就可以用類比的方式來錄音了。。(這裏我覺得我有點廢話了)MD同樣可以編輯歌曲的資訊,一般的MD隨身聽可以錄製最多255段音樂,還有總數1700個字的歌曲介紹。
接下來我就說說用MD和電腦配合錄製音樂的過程。
MD方式:
1。沒有NET功能的MD錄PC內的音樂:
首先你要有一張不錯的音效卡,不管有沒有數位輸出介面,反正一張好的音效卡總是必不可少的。你只要把想錄的東西通過音效卡放出來,通過雙頭音頻線,一頭接 MD錄放影機的Line in,一頭接音效卡的Line Out或者CDROM的耳機插孔,然後用軟體播放您所想要的CD音軌、WAV文件、MIDI文件、MP3文件、從音效卡Line in進來的聲音信號,再按下MD機上的錄音鍵,就是這麽EASY!如果你擁有一根光纖線,就可以進行全數碼無失真錄音了(聽著都這麽爽)。光纖線一頭連 MD答錄機的Optical(光纖輸入)插孔,一頭連音效卡的Optical Out(光纖輸出)插孔,就可以進行數位錄音啦。其實音效卡的光纖輸出是經過數位心片轉換的,電信號轉成光信號,音質好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那心片,所以出來效果沒有CD的光纖好,CD的光纖輸出是直接傳輸光頭發射後反射的光信號(除了SONY的G-PROTECTION的DISCMAN,SONY的 DISCMAN爲了在錄音的時候也防震,其光信號輸出是經過緩存內資料壓縮的,所以這就是爲什麽很多人說PANA作爲MD音源要比SONY好,出來的聲音更清澈,IRIVER的IMP系列也是電信號再轉光信號,和SONY一樣)怎麽越說越遠了。。。打住!
2。NETMD的錄音:
以前有帖子介紹,我不多說了。反正一個字,用過MP3後感覺那個“煩”啊!!!
這裏我說個注意點吧,錄歌的時候最好把電池充滿,這樣,MD是把所有歌DATA SAVE後總地寫一次TOC,如果電池不是滿的,它每首歌都要寫TOC,TOC在磁區最內層,這樣光磁頭來回移動很影響MD壽命。
MP3:
不說了,拈貼,複製,創建文件夾,只要會開關機,都會。有驅的可能還有別的功能,反正怎麽都是傻瓜操作,可能有些玩家回說玩數碼就是要複雜,否則就不是玩了,我覺得那只不過是MD簇擁者一個十分沒面子的理由罷了,其實我從前鐵杆支援MD的時候也老用這理由,可我敢打賭,你用簡單慣了後,肯定會覺得NET MD實在麻煩。
這一項的比較,MD和MP3各有千秋,如果你有一台電腦,而且有好多的MP3的話,MP3隨身聽應該比較適合你。而如果你沒有電腦,或是你的CD比較多,那MD更合適於你。
從使用情況來說。
MD:一般MD都使用口香糖電池,使用時間都在15個小時以上,如果加上外加電池則最多可使用40個小時以上。(我說的是實際使用時間,看那小日本說明書上瞎吹牛)由於使用MD磁光碟,使得MD機器的總重量一般在150克左右。當然現在N10,E10已經小於100G了,也由於MD磁光碟的緣故,MD機器的大小不可能比一張MD盤小,雖然比起WALKMAN和DISCMAN都小了好多了。
MP3:MP3隨身聽大多數使用一節5號電池或是7號電池供電。按照說明書上說,使用7號電池的一般使用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可是真正使用下來,一般最多能用到7,8個小時。不過象大廠,IRIVER,MPIO的,使用一節5號電池能有20多小時的播放時間,看到IRIVER新品MP3用一節電池能有 50小時的播放時間,MD的播放時間優勢也基本被淹沒了。由於原理上和MD的不同(以後慢慢解釋),象IRIVER這樣的MP3標稱時間基本完全等於實際使用時間。所以我覺得再過些年MP3的播放時間會超過MD。
從版權問題來說。
MD:MD由於是日本人發明的東西,所以版權制度比較完善,目前比較新型的MD機種都內置了所謂的SCMS(Serial Copy Management System,連續複製管理系統)電路晶片。爲了顧及唱片公司及其他擁有聲音著作權創作者的權利,在數位轉錄的次數上做限制,也就是你只能將原版CD或 MD轉錄到空白MD磁光碟上一次,如果你想再用自製的MD磁光碟當母帶做數位轉錄,你的MD機器會阻止你這麽做。不過MD機器上的這項設置對於配備有個人電腦的MD用戶來說,幾乎形同虛設。SONY的NETMD的推出實際上是自嘲行爲,還有號稱爲了保護版權每首歌只能CHECKOUT三次,這更是可笑,重新轉換後又多了三次,這限制設計簡直就是掩耳盜鈴,以爲閉上眼睛就天黑的白癡邏輯。不光沒保護版權,還給用戶帶來麻煩,自己也增加開發成本,說SONY白癡邏輯可能不恰當,說SONY是自我安慰比較合適。
MP3:MP3隨身聽基本上沒有這方面的措施。由於MP3文件的版權問題,在全世界一直有爭論,MP3文件本身沒有任何的版權保護,互聯網是MP3流行的主要推動者,NAPSTER的消亡證明MP3的非法性問題是必然要解決的,但死了一個NAPSTER,多了多少地下網站。現在國內正在清理MP3網站,據說是中國音樂協會到處發律師信,想想就有趣,沒有人會認爲這樣就可以杜絕MP3盜版了。無論如何,MP3在一定時間範圍內只會越來越流行。APPLE ONLINE MUSIC ITUNE的建立給MP3這樣的網路數位音樂進行了洗禮。。。給出了一條讓其合法生存的道路,事實證明ITUNE是個巨大的成功,以至SONY現在也開始效仿,本人在SONY還沒開設網路銷售數位音樂前就預言SONY的現行傳統唱片銷售運營模式必將使其消亡,果然SONY還是明白自己的處境的。銷售網路數位音樂必將成爲未來音樂銷售的主流形式,問題是唱片公司的人如何去接受這一現實。
從價格方面來說。
MD:NETMD的價錢在1500到2000左右,範圍比較窄。
MP3:最便宜的MP3隨身聽應該也在400出頭一點,而中端的在1000,高端的快閃記憶體從1700到賣到3900的都有(那不要臉的IRIVER IFP599就賣這價錢,這錢不會去買個20G的IHP或者20G的IPOD??!!)硬碟MP3分微型硬碟和小硬碟,價錢從2000多到4500都有。
單從價格上來說,MP3的消費層次十分寬。
從流行程度來說。
MD:只在亞洲範圍內發燒,歐美那裏用MD的人十分少,基本還沒有普及到亞洲以外的地區和國家。當然,MD在歐美還是有消費群體的,但比氣MP3來說就十分十分有限了,歐美人特別怕麻煩,怎麽說呢,亞洲人很注重産品細節和一些次要的東西,說的不好聽點就是小家子氣,而歐美人他們即使很有錢也寧願用DISCMAN也不會用NET MD,所以這就是爲什麽IPOD,IHP的出現在歐美如此受歡迎,而NET MD N1的誕生在歐美象個悶P一樣。。(SORRY,又動粗口了)在歐美使用MD的一般是一些搞音樂的,比如業餘樂隊什麽的。。。真正音樂消費群體不用MD。
在我們國內,MD消費群主要還是青少年一代。雖說MD在亞洲紅火,但也是相對世界其他地區的。 由於目前受到MP3打壓,MD在亞洲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減小。基本快被打壓回日本周遍地帶了,象中國,東南亞這些地方。而且這些地方的MD被MP3也開始排擠。
MP3:在全世界範圍內被炒的熱火朝天。MP3音樂網路上到處都是,只怕你不去找,沒有你找不到的。MP3隨身聽是現在最熱門的電子消費品。連Sony都加入這個競爭領域來了,是應該火一把了。這兩年國內的MP3隨身聽用戶應該還會有比較大的增長。而且隨著MP3音質的飛速提升,現在由於一些MP3音質超過MD,所以那些曾經鐵杆支援MD的玩家也開始投向MP3陣營。HIMD推出我覺得不會影響MP3壯大的格局,畢竟MD對MP3不是輸在容量上,而是輸在開放性上。SONY HIMD的推出號稱要全面反擊MP3我覺得是胳膊癢,搔腿。真正劣勢的因素並沒有改變。就象當年N1的出現,有多少人預言MP3的消亡,我當時雖然沒認爲 MP3會死,但認定以後MP3只能在低消費能力的群體中有分額,而高端被NET MD吞噬。。。結果呢。。。MP3的高端定價已經遠遠超過最高端的MD,而且銷路不斷上升。。。所以對於HIMD全面反戈MP3的說法本人十分懷疑
作者:coldplay fire
原文:http://bbs.cniti.com/cgi-bin/topic_show.cgi?id=350369873&h=1&bpg=1&age=0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