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My photo
紫雨老师是吸引力法则的个人指导,指导人们运用吸引定律得到所要,活得更好,成为顺心自主,心想事成的魔法师……目前专注于推广影响力经济

紫雨老师的微博 http://www.weibo.com/ziyulaoshi

Saturday, October 29, 2005

[大马播客13]播客寄存服务的心得分享

谈到的服务包括 archive.org, 土豆网, megaupload.com, yousendit.com, podomatic.com 等等

Time Length: 18:45
File Size: 16.9 MB

Thursday, October 27, 2005

下载大马播客00~10全十集(电驴下载)


为了方便一些喜欢收听大马播客的朋友,同时解决我的频宽不足的问题,我把从编号00到10前十集(其实是11集)打包成一个压缩档案,大家可以用以下的链接地址下载:



下面是eMule专用的下载链接,您必须安装eMule才能点击下载
[下载大马播客00~10全十集(电驴下载)] [大马播客00~10全十集]malaysia.podcaster.rar]27.01MB

[大马播客12]可爱的黑米公主

为什么我喜欢收听黑米公主的播客……

[大马播客11]偷黑米公主的片头曲片尾曲

为什么我用的片头曲片尾曲跟黑米公主一样

Wednesday, October 26, 2005

[大马播客10]评论:中国播客观察 China Podcast Observer


44.1Khz
96kbps
MP3
6.29MB
(已经更正下载链接,文件保留到10月31日就删除)

Monday, October 24, 2005

[大马播客9][评论]原因多多,三奇承信和iRiver终于决裂

原因多多,三奇承信和iRiver终于决裂

  昨天晚上消息,三奇承信和iRiver的合作终止,大陆市场将由iRiver公司自己负责销售。声明中阐述的原因为:“iriver韩国总部制定了细分市 场的销售政策和惊人的销售业绩目标。在这些问题上,出于各自立场的不同,我们与iriver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经过反复协商,终于没能达成一致意见,导 致合作终止。”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对于780+和880+的解释“从今年3、4月开始,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iFP-780+/880 +,我们在此问题上始终保持沉默,因为这是我司不得已的做法。我们这样做并非为了多盈利,而是为了帮助iriver尽快消化掉即将过时的780/880。 虽然以后我们不再是 iriver中国地区经销商,但请大家放心,我们将继续负责780+/880+的保修服务。”记得iRiver曾经发过一篇警告消息消息,称从来就没有 780+和880+的型号,而知情人都明白这个是三奇自己为780+和880+在容量上升级,并修改固件支持无驱。这个是矛盾最明显的一次。

  可以说最后的合作终止并不是一次矛盾的结果,而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iRiver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从晓亚,到分区总代,到三奇,没有一个平稳的产品销售平台,一个品牌的销售就时刻处于不稳定当中。而没有给销售一个相对 宽松的环境,销售更不可能有积极的做法。好的渠道是怎么建成的,利益的合理分配,使得渠道自己成长,才会有以后的更多销售保证。

  销售能够很好的存在,才能让终端市场有很好的回应,消费者才能在获得资讯,购买,以及发生售后行为的时候有所保证,否则循环往复最终会导致一个品牌的没落。

公告全文:

  首先告诉大家,我公司作为iriver中国地区指定经销商到本月即将结束,以后的大陆市场将由iriver公司自己负责销售,我公司与iriver的全面合作也将变为局部合作。
  
   从2002年9月开始与iriver接触,当年10月正式签约中国区总代理,我公司已代理销售iriver产品近三年。在此期间,我们和iriver共 同发展,共同成长。特别是2004年以前,iriver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可以说,她创造了一个公司发展的神话。从一个最初只为别人OEM生产随身听的 设计公司,迅速发展成一个年营业额数亿美圆的上市公司,这个过程我们是亲身经历的。
  
  而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与iriver的发展相配合,我公司这几年也有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几个业务人员发展到今天,我们已建立了销售、宣传、维修服务、物流配送等一整套专业运营体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年以来,以ipod为首的国际大公司,在MP3市场上频频发力,iriver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iriver韩国总部制定了细 分市场的销售政策和惊人的销售业绩目标。在这些问题上,出于各自立场的不同,我们与iriver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经过反复协商,终于没能达成一致意 见,导致合作终止。
  
  对iriver中国市场来说,三奇时代已经结束。同样对三奇来说,iriver时代也结束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回顾我们的合作历史,总的来说还是很成功的,现在的分手也是双方公司为了今后各自的发展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通过与iriver的合作,可以说我们收获巨大。首先,我们培养锻炼了一只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这只队伍是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对市场运作有着专业 和丰富的经验。其次,我们建立了一个全国销售网络,我们的代理商在这几年里不断发展壮大,大都成为当地最具实力的数码产品销售公司。我们与代理商的合作是 非常愉快的,我们共同面对市场竞争和压力,完全是一种互利互惠的伙伴加战友关系。当然,在经济利益上,我们从iriver身上获得了应有的回报,可以说无 怨无悔。
  
  从今年3、4月开始,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iFP-780+/880+,我们在此问题上始终保持沉默,因为这是我司不得已 的做法。我们这样做并非为了多盈利,而是为了帮助iriver尽快消化掉即将过时的780/880。虽然以后我们不再是iriver中国地区经销商,但请 大家放心,我们将继续负责780+/880+的保修服务。同时,我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的促销活动,也会按原计划进行下去,我们力争给广大用户一个满意的结 果。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公司,做事会有始有终的。
  
  我们公司已经做了多年的产品代理业务,其中的酸甜苦辣已经让我们尝遍了。品牌是 别人的,产品是别人的,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里。如果产品好,支持政策好,那当然是万幸。但只要稍有脱节,就没有好日子过。所以有人说:一等人做标 准;二等人做品牌;三等人做生产;再加上一句,就是四等人做销售。这其中不乏道理。经过这些年的摸索,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在今后的市场中立于不败,至少要 创立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技术。为此,我公司已在深圳建立了研发中心,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公司的自有品牌产品就会出现在市场上,我们将在这个品牌上倾注 我们全部的智慧和心血。

Podcast Detail:
Time Length-11:03
File Size -5187kb
File Format- MP3 64kbps

三奇iriver离婚案

[评论]三年之痒缘份终尽 三奇iriver离婚案::MP3秀新闻大全(http://www.mp3show.cn/)
前话

  iriver的中国总代三奇承信公司和韩国iriver在市场策略和销售目标上存在较大的分歧,经过反复协商,但双方最终未能达成一致。目前,双方的合作已经终止。

  消息缘起 双方反应态度不一

  关于三奇承信和iriver关于总代合作中止的消息是7月12日发出来的,这个时间实在是太过突然。因为就在前几天,时任iriver中国区总 代的三奇承信还隆重地宣布了iriver全线产品的7月促销计划。谁料到这个促销活动才刚刚拉开帷幕,其中的主角就已经黯然离开,虽然个中原因我们尚不能 完全知晓。但是,就如三奇承信在公司网站公布这个消息的文中所说,“对iriver中国市场来说,三奇时代已经结束。同样对三奇来说,iriver时代也 结束了。”

  1.三奇充满感情 iriver反应冷淡

  同样是结束,两家公司对此的态度却不尽相同。三奇承信在自己公司主页的显要位置上贴出了公告的链接,并且公告的正文用了满满两个页面一千五百字 左右的篇幅。而反观iriver只用了两句话简单的说明了总代的中止和机器的保修承诺,应该说这两项都是比较实际和消费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不过相对于三奇 承信充满感情的公告,iriver的做法未免有些过于冷淡。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两家公司目前的处境,三奇不一定很难过,但iriver一定是高姿态 的。


三奇承信的网站全是iriver


三奇充满感情的公告


三奇社区也同时公告


公告在iriver首页并不显眼

  让我们再认真的看看三奇承信对这次事件的公告,不难感受到三奇对iriver的感情仍然是非常深厚的。公告中介绍了三奇和iriver的合作经 历,对双方两年多时间的合作做了很高的评价,并对两家公司近年来的发展和业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即便是后文中三奇忍不住发的牢骚,也不能否认这些评价的客 观和充满感情。

  不过分手终究是分手,在多数时候这并不是一件让双方高兴的事,没有剧烈的波折是不可能走到这一步的。在三奇的公告当中,我们注意到分手的直接原 因在于“iriver方面提出的细分市场的销售政策和惊人的销售业绩目标”,对于这个原因的具体理解笔者分别向两方求证,iriver方面一直没有答复, 而三奇方面的解释是按区域划分销售政策难以顺利实施,而原因的后半部分,则不用多说,一眼就明白。

  2.产品售后服务继续 对用户影响不大

  用户对于产品的要求通常在两个方面,质量和售后服务。这次的经销商变动对于iriver的用户在理论上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两家公司都在自己的 公告中注明了以前售出机器未来的售后服务事项,这也是负责任的公司应该做到的(三奇承信后来又另外阐明了保修方案)。iriver宣布接收目前所有市面上 三奇承信代理的MP3和已销售所有iriver的MP3的售后服务,而三奇承信也承诺继续承担市面上所有的iFP-780+/880两款机型的售后工作。

  在这里笔者发现双方都将这两款机型的问题放在了桌面上,并且在iriver的相关公告里也对此进行了修改(具体可看下面两幅网页截图)。在 iriver的公告里声明这两个型号不是iriver机器的型号,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两款iriver机器也是前段时间的市场热点。对于前段时间两款 机器的大量投放,三奇承信的解释是为了尽快消化这两款即将过时的型号,这个解释倒也合情合理,iriver这样的不承认机器的做法可以看出其对三奇的这个 做法非常的不满。


12号iriver的公告


13号iriver对公告进行了修改


三奇对iriver产品维修服务的说明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iriver对于售后服务的承诺虽然进行了保证,但并不代表实际的服务工作就能顺利有效的进行。一位iriver的用户 在得知消息之后向笔者抱怨说:“iriver自己的维修点可能全国都才可数的几家,并且员工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素质口碑极差,怎么可能达到三奇承信的网点数 量和服务质量?”

  公司历史 数码界的盛大和Actoz

  其实用盛大和Actoz来对应三奇承信和iriver并不完全贴切,Actoz现在实际上已经掌握在了盛大的手中,陈天桥玩转的资本在极短的时 间内将盛大做成了全国最为辉煌的游戏代理商和远景计划中的“立体化娱乐综合门户”。三奇做不到这一点,他不可能买下控制iriver的股份,也没办法像滚 雪球一样把自己的资本越累越丰厚。我只是针对四个公司在中国的起步相对来说,这样一比较,自然不难看出其中的些许类似。

  1.并不贴切的比较

  当年手里仅剩下30万美元的陈天桥拼命一搏,让一款最多能算作二流的网络游戏和一家濒临破产倒闭的公司同时起死回生焕发生机,网络的神奇在 2001年给我们上演了一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大戏。数码界不会有这样一夜变迁的事情,但晓亚和三奇承信之争,却也是为了一个至少在当时来说并不为很多人知道 的韩国OEM品牌。晓亚和三奇承信都是有眼光的,今年第一季度iriver的市场关注率达到了14%,排在老牌劲敌三星和销量蝉联第一的国产品牌爱国者之 后,比时下风光无限的苹果还要高出一位,iriver在中国发展的迅速确实是有目共睹。反观三奇承信,虽然在市面上知名度仍然不高,但在代理商的领域里 面,也应该是一家有份量有地位的代理公司了。

  两家年轻公司都是专注于一类产品一种方向,这让两家公司在后来发展中都赢得了“专业”的评价。iriver成立之后就开始做视听产品,并在短时 间内完全的集中到随身数码音频设备(CD随身听/MP3播放器)上来。而三奇承信的成立则完完全全是因iriver而起,三奇承信完善的经销商体系、技术 型的员工团队和全面的服务机制已经深得用户的赞扬。在这次消息传出之后,网友们普遍对三奇承信的未来表示了信心。

  两家公司在中国的出现都是从空白开始,iriver当时在中国的知名度几乎为零,在韩国也是一个只能做OEM的小公司,三奇承信成立至今也不过一年有余。它们近年来的发展速度,特别是2004年一年的发展,对于两家公司来说都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2.相关时间表

  2002年 年轻的韩国品牌iriver携iFP-180进入国内市场,iFP-100系列随即成为iriver乃至其它品牌MP3型号在国内市场的常青树,匪夷所思 的在三年的时间里保持iriver出货量最多,“铁三角”与“MP3音质之王”的美誉交相辉映。iFP-100于今年正式停产,引起业内一片唏嘘。

  2004年3月29日 在韩国连续两年夺得销售冠军之后,iriver推出全新标识,原来的iRiver正式改为iriver,标志着iriver吹响了全力进军“全方位数码生 活电子世界”的号角,虽然这与本文所说的三奇和iriver的合作没有直接关系,但更改标识后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了晓亚变动。

  2004年4月16日 晓亚电脑公司原总经理王幼鸣因与公司资本方的矛盾带领旗下公司员工另立门户,北京三奇承信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关村成立,注册资金300万元人民币。因为员工几乎为晓亚的原班人马,因此顺利接手原晓亚的市场渠道体系。

  2004年4月30日 iriver中文官网上发表声明,称其在中国不设总代理,但指定了三奇承信一家公司承担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这份声明也标志着iriver在代理方面正式和晓亚断绝关系。

  2005年7月12日 三奇承信和iriver同时在公司网站上发表公告,宣布两家公司的合作正式中止。三奇承信方面的公告透露了双方的主要分歧,iriver态度冷淡。

  分道扬镳 iriver心比天高?

  如果说一年之前iriver还因为它们的代理商在中国的实力太过薄弱而心怀不满,那么到了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在三奇承信上得到了完完全全的转 变,三奇承信在业界也成为了一家非常有实力和良好口碑的代理公司。iriver选择在这个时候同三奇承信分手,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确实不是明智的举动。

  iriver的市场代理在行业中看来是相当混乱的,除了晓亚和三奇承信的纠缠不清,神州数码和新太两家也和iriver有着代理方面的牵连,其 中神州数码同iriver的合作在理论上还继续存在(据某知情人士称iriver也将在近期取消同神州数码的合作关系)。牵涉到不下四家的合作代理公司让 这个品牌在销售策略和细分市场方面没有办法完全的统一。照年初神州数码公司相关人员的介绍,“神码公司代理iriver的高端产品,其它产品由三奇承信代 理”,随后在再三的求证下又得到了“1G以上闪存盘和所有硬盘MP3及广东市场iriver全线产品由神码公司代理,三奇承信代理其它的”。这些解释本身 就已经让人感到头痛,细看之下里面重合的地方也相当的多,三奇网站的产品信息里就包括了照理说应该是神码公司代理的H10等硬盘MP3,这些也许被 iriver理解为不听从上面的指示,但其实这样做对双方都有益无害。

  底下的伙计不听话,主子自然不高兴。除了对市场的不了解,iriver在近年来的发展重点越来越集中到市场营销上,每一次推出的机器都必然大张 旗鼓,却忽略了对机器本身的设计和改进。如果说从初入国内市场时iriver是以其良好的音质和外观以及频繁的固件升级服务赢取了用户的关心,但到了现 在,这样的特点只能说是一款MP3的基本要求。在很多iriver老用户看来,iriver现在“越来越浮躁”了,“原本剩下的还有三奇服务周到营销网点 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现在“却连这最后一点优势都没有了”。

  Iriver对市场的不了解还表现在对中国市场的盲目乐观和对竞争对手的过于低估。其实从三奇的公告中我们看到的“今年以来,以ipod为首的 国际大公司在MP3市场频频发力……”,首先更正iPod和apple的误用,其次,因为笔者还不了解这是哪一方的说法,因为至少从目前来看,iPod和 iriver在产品上并没有很多冲突,G级以上硬盘MP3是iPod的阵地,闪存MP3才是iriver的主打,iriver在市场上正面对手更多的是三 星等以高端闪存MP3为主的品牌。


三奇所代理的产品线里也包括硬盘MP3

  另外对于代理的问题,iriver也经历着不断的调整,从最初的设一家总代理,即全国包销制,而后改为总经销,虽然只换了一个字,但本质上已经 改变,iriver可以设立几家总经销进行市场运作,这也造成了现在的三奇承信和神州数码等在产品代理方面的摩擦。而现在的市场更多的是进行直销或者类似 直销的模式,最上层的厂商靠取消中间商来扩大利润和降低成本,并且在市场运作方面也可以做到协调一致。iriver在中国一直是经销商问题处理不好,这次 的变动不外乎也是属于探索路线的一步棋。只是因为双方都是在业界的大人物,这次的波澜备受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了解的人多数都指责iriver过河拆桥,并且对iriver在目前产品没有质的提高以及售后的问题在未来的时间里表示了不太乐观。同样, 不少人对于三奇承信的未来也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不过不管怎么样,时间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的iriver和三奇承信,我们拭目以待。

MD和MP3的比较

MD和MP3隨身聽,理論上它們是兩種東西,要全方位的比較,才能說出各自的優劣。

從存儲介質來說:

MD:使用磁光碟,直徑64毫米,厚度1.2毫米。擦寫次數爲100萬次。(實際上遠沒這數位,本人就用壞過不少MUSIC JACK甚至ES,小日本總喜歡在資料上誇張。況且,MD機遠比MD片容易壞),磁光碟內置於72X68X5毫米的硬塑膠保護套(也可能是金屬保護套,象那個天價,性價比比中國地方政府辦事效率還要低的MD2000)中。一般質量好的MD可以有效抵禦外界的不利因素,保護磁光碟上的內容。理論上資料可以安全的保存很長時間。一張MD磁光碟的價格最便宜只有10元人民幣,這個價格應該不再是讓人考慮的因素了。再說如果家裏放上幾十盤MD盤的話,也會是很炫的事。

MP3:MP3隨身聽的存儲介質一般是Flash快閃記憶體。使用壽命在10萬次左右,這也很多了。(這個資料是經過多國IFO共同測試的保守資料,十分可信,每天擦它個10次也能用30年)有內置和外置之分。一般的MP3隨身聽出廠都帶有板載的128M快閃記憶體。現在主流已經到了256M,最高的可以到1G(比如IRIVER那個天價599,性價比低得讓人吐幹血)而外置的Flash卡有很多種(三星的3.3 V Smart Media,更小的MMC卡,Sony的Memory Stick(本人看到MS就火大,1-MICROSOFT。2-MEMORY STICK)還有數碼相機裏用的CF卡。這些卡片體積都非常的小,但是價錢都很貴。而且現在快閃記憶體MP3的發展方向是儘量做的小,能使用外置卡的越來越少。

從存儲容量來說:

MD:可以錄74分鐘的數位音樂。想當於140M的電腦資料。LP2下可以到148分鐘,用HIMD格式化後可以達到305M。本人不推薦使用80分鐘的盤,由於資料層在很外面,機器讀盤會很累,而且還是SONY排線問題機的殺手。MD的容量實在不成問題。現在又有了1G的HIMD。MD的問題還是在那個婆婆媽媽的錄音限制和封閉格式上。本人沒有硬碟MP3,一般用MP3,有時要保存本人十分喜愛樂隊的作品的時候會用MD,每次用SS1。5都莫名的火,其實從前沒有這麽火,大概用MP3簡單慣了。。。

MP3:一般128M的Flash快閃記憶體容量可以存放30首歌的音樂。如果音質好點話,象192K的,20多首,本人推薦256M的(事實我覺得 256也少,老爲舍這首還是那首煩惱,不過我想大部分壇友不會象我這樣瘋狂地愛音樂)。硬碟MP3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了,實在不用爲這個那個煩惱,而且本人覺得硬碟MP3的音質目前遠勝MD,特別是IRIVER的IHP和創新的ZEN。

從容量這個環節來說,MD比MP3合算的多。


從壓縮格式上來說。

MD:使用ATARC技術,壓縮率爲1:5。根據聽覺心理學省略人耳所聽不到的聲音和頻場。(不過大部分人還是用1:10的LP2吧)由於ATRAC壓縮解碼晶片經過反復的改進和更新,目前其性能已經幾乎達到和CD一樣的聽覺品質了。一張MD磁光碟和CD一樣可以存放74分鐘的身歷聲音樂。MD的取樣頻率爲44.1kHz,音響頻寬爲20-20kHz。

MP3:一般採用了1:12的有損壓縮方式(128K的),以犧牲音質的方式來換取較小的文件體積。由於其體積小,一首歌一般在4-5M之間,所以很容易複製,在互連網上流傳。MP3的取樣頻率爲44.1kHz,音響頻寬爲20-20kHz。就MP3這個格式本身來看,其缺點在於採用高度壓縮方式,音質不如MD,但一般感覺不出來區別。現在有了VBR,MP3文件的音質和SP差不多。

由於壓縮格式的區別,從音質來說,MD比MP3好。單就壓縮比上來看,MP31:12壓制出來的音質應該要比MD1:5壓縮出來的要差一些,事實上比 LP2還差些,MP3的壓縮並沒有針對聽覺做技術上的處理,而MD在ATRAC電路的處理後,刪掉了一些被噪音或很大的聲音蓋掉的其他細微聲音,或是超出人耳聽覺範圍的一些聲音。MP3是八十年代的産物,ATRAC是九十年代的産物,兩者都在不斷的進步,不過MP3由於是開放開發,十分隨意,而ATRAC 是SONY這樣一個集團投入開發,有很明確的ROADMAP,所以在格式上ATRAC要比MP3先進。ATRAC發展到ATRAC3後,在聽感上略勝 MP3,(ATRAC PLUS沒聽過,不好評論)。不過還是那句話,真正耳朵聽到的聲音是經過機器重播的。MD現在的聲音還沒個高端的快閃記憶體MP3好。不過在99年之前的 MD,特別是幾款經典的型號,音質的優秀程度現在還沒哪台MP3能超越。

總的來說低端的MP3和低端的MD音質差別巨大。
中端的MP3和主流MD音質也有差別,也比較明顯。
高端的MP3和主流MD音質沒有差別,有的甚至要比MD聽感還好。(是“聽感”,ATRAC3格式理論上是比MP3音質要好的。高端MP3的解碼演算法和聲音補償電路設計比較先進,所以出來的聽感要比主流MD好,但並不是原始意義上的音質。在高端MP3和高端MD上的音質優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從音樂的編輯製作角度來說。

這一點要先從MP3說起:MP3的製作編輯都離不開電腦,原則上MP3的音源最後應該都是WAV文件,不管你是CD、MIDI以及從音效卡Line in進來的聲音信號,都要轉換到WAV格式,然後借助電腦,使用專門的MP3製作軟體對音原始檔案進行編碼壓縮,這可以算是一種軟壓縮,用現在一般配置的電腦,壓縮MP3文件都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速度。由於MP3是電腦裏的一種格式,它有自己完整的ID3規定。在每一個MP3文件中你可以寫入一些資訊(包括歌曲名、歌手的名字、專輯、發行年份、音樂風格等等)。MP3隨身聽使用專用的資料傳輸線連接電腦的並口或者USB介面,而且每一個廠家的資料傳輸線都不是通用的。

再說說MD:MD的音源可以是任何人耳聽得到的聲音。除了包含MP3可以使用的所有音源,MP3本身也可以作爲MD的音源。在音樂的制做編輯模式上,MD 比起MP3來,大大地靈活,玩家沒有電腦沒有關係,只要有任何的音響設備,如卡帶、WALKMAN、DISCMAN、臺式音響、收音機、麥克風、MP3隨身聽等等。只要是可以出聲音的東西,用雙頭音頻線,一頭接MD錄放影機的Line in,一頭接以上這些設備的Line Out插孔,就可以用類比的方式來錄音了。。(這裏我覺得我有點廢話了)MD同樣可以編輯歌曲的資訊,一般的MD隨身聽可以錄製最多255段音樂,還有總數1700個字的歌曲介紹。

接下來我就說說用MD和電腦配合錄製音樂的過程。
MD方式:

1。沒有NET功能的MD錄PC內的音樂:

首先你要有一張不錯的音效卡,不管有沒有數位輸出介面,反正一張好的音效卡總是必不可少的。你只要把想錄的東西通過音效卡放出來,通過雙頭音頻線,一頭接 MD錄放影機的Line in,一頭接音效卡的Line Out或者CDROM的耳機插孔,然後用軟體播放您所想要的CD音軌、WAV文件、MIDI文件、MP3文件、從音效卡Line in進來的聲音信號,再按下MD機上的錄音鍵,就是這麽EASY!如果你擁有一根光纖線,就可以進行全數碼無失真錄音了(聽著都這麽爽)。光纖線一頭連 MD答錄機的Optical(光纖輸入)插孔,一頭連音效卡的Optical Out(光纖輸出)插孔,就可以進行數位錄音啦。其實音效卡的光纖輸出是經過數位心片轉換的,電信號轉成光信號,音質好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那心片,所以出來效果沒有CD的光纖好,CD的光纖輸出是直接傳輸光頭發射後反射的光信號(除了SONY的G-PROTECTION的DISCMAN,SONY的 DISCMAN爲了在錄音的時候也防震,其光信號輸出是經過緩存內資料壓縮的,所以這就是爲什麽很多人說PANA作爲MD音源要比SONY好,出來的聲音更清澈,IRIVER的IMP系列也是電信號再轉光信號,和SONY一樣)怎麽越說越遠了。。。打住!

2。NETMD的錄音:
以前有帖子介紹,我不多說了。反正一個字,用過MP3後感覺那個“煩”啊!!!
這裏我說個注意點吧,錄歌的時候最好把電池充滿,這樣,MD是把所有歌DATA SAVE後總地寫一次TOC,如果電池不是滿的,它每首歌都要寫TOC,TOC在磁區最內層,這樣光磁頭來回移動很影響MD壽命。

MP3:
不說了,拈貼,複製,創建文件夾,只要會開關機,都會。有驅的可能還有別的功能,反正怎麽都是傻瓜操作,可能有些玩家回說玩數碼就是要複雜,否則就不是玩了,我覺得那只不過是MD簇擁者一個十分沒面子的理由罷了,其實我從前鐵杆支援MD的時候也老用這理由,可我敢打賭,你用簡單慣了後,肯定會覺得NET MD實在麻煩。

這一項的比較,MD和MP3各有千秋,如果你有一台電腦,而且有好多的MP3的話,MP3隨身聽應該比較適合你。而如果你沒有電腦,或是你的CD比較多,那MD更合適於你。

從使用情況來說。

MD:一般MD都使用口香糖電池,使用時間都在15個小時以上,如果加上外加電池則最多可使用40個小時以上。(我說的是實際使用時間,看那小日本說明書上瞎吹牛)由於使用MD磁光碟,使得MD機器的總重量一般在150克左右。當然現在N10,E10已經小於100G了,也由於MD磁光碟的緣故,MD機器的大小不可能比一張MD盤小,雖然比起WALKMAN和DISCMAN都小了好多了。

MP3:MP3隨身聽大多數使用一節5號電池或是7號電池供電。按照說明書上說,使用7號電池的一般使用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可是真正使用下來,一般最多能用到7,8個小時。不過象大廠,IRIVER,MPIO的,使用一節5號電池能有20多小時的播放時間,看到IRIVER新品MP3用一節電池能有 50小時的播放時間,MD的播放時間優勢也基本被淹沒了。由於原理上和MD的不同(以後慢慢解釋),象IRIVER這樣的MP3標稱時間基本完全等於實際使用時間。所以我覺得再過些年MP3的播放時間會超過MD。

從版權問題來說。

MD:MD由於是日本人發明的東西,所以版權制度比較完善,目前比較新型的MD機種都內置了所謂的SCMS(Serial Copy Management System,連續複製管理系統)電路晶片。爲了顧及唱片公司及其他擁有聲音著作權創作者的權利,在數位轉錄的次數上做限制,也就是你只能將原版CD或 MD轉錄到空白MD磁光碟上一次,如果你想再用自製的MD磁光碟當母帶做數位轉錄,你的MD機器會阻止你這麽做。不過MD機器上的這項設置對於配備有個人電腦的MD用戶來說,幾乎形同虛設。SONY的NETMD的推出實際上是自嘲行爲,還有號稱爲了保護版權每首歌只能CHECKOUT三次,這更是可笑,重新轉換後又多了三次,這限制設計簡直就是掩耳盜鈴,以爲閉上眼睛就天黑的白癡邏輯。不光沒保護版權,還給用戶帶來麻煩,自己也增加開發成本,說SONY白癡邏輯可能不恰當,說SONY是自我安慰比較合適。

MP3:MP3隨身聽基本上沒有這方面的措施。由於MP3文件的版權問題,在全世界一直有爭論,MP3文件本身沒有任何的版權保護,互聯網是MP3流行的主要推動者,NAPSTER的消亡證明MP3的非法性問題是必然要解決的,但死了一個NAPSTER,多了多少地下網站。現在國內正在清理MP3網站,據說是中國音樂協會到處發律師信,想想就有趣,沒有人會認爲這樣就可以杜絕MP3盜版了。無論如何,MP3在一定時間範圍內只會越來越流行。APPLE ONLINE MUSIC ITUNE的建立給MP3這樣的網路數位音樂進行了洗禮。。。給出了一條讓其合法生存的道路,事實證明ITUNE是個巨大的成功,以至SONY現在也開始效仿,本人在SONY還沒開設網路銷售數位音樂前就預言SONY的現行傳統唱片銷售運營模式必將使其消亡,果然SONY還是明白自己的處境的。銷售網路數位音樂必將成爲未來音樂銷售的主流形式,問題是唱片公司的人如何去接受這一現實。


從價格方面來說。

MD:NETMD的價錢在1500到2000左右,範圍比較窄。

MP3:最便宜的MP3隨身聽應該也在400出頭一點,而中端的在1000,高端的快閃記憶體從1700到賣到3900的都有(那不要臉的IRIVER IFP599就賣這價錢,這錢不會去買個20G的IHP或者20G的IPOD??!!)硬碟MP3分微型硬碟和小硬碟,價錢從2000多到4500都有。
單從價格上來說,MP3的消費層次十分寬。

從流行程度來說。

MD:只在亞洲範圍內發燒,歐美那裏用MD的人十分少,基本還沒有普及到亞洲以外的地區和國家。當然,MD在歐美還是有消費群體的,但比氣MP3來說就十分十分有限了,歐美人特別怕麻煩,怎麽說呢,亞洲人很注重産品細節和一些次要的東西,說的不好聽點就是小家子氣,而歐美人他們即使很有錢也寧願用DISCMAN也不會用NET MD,所以這就是爲什麽IPOD,IHP的出現在歐美如此受歡迎,而NET MD N1的誕生在歐美象個悶P一樣。。(SORRY,又動粗口了)在歐美使用MD的一般是一些搞音樂的,比如業餘樂隊什麽的。。。真正音樂消費群體不用MD。
在我們國內,MD消費群主要還是青少年一代。雖說MD在亞洲紅火,但也是相對世界其他地區的。 由於目前受到MP3打壓,MD在亞洲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減小。基本快被打壓回日本周遍地帶了,象中國,東南亞這些地方。而且這些地方的MD被MP3也開始排擠。

MP3:在全世界範圍內被炒的熱火朝天。MP3音樂網路上到處都是,只怕你不去找,沒有你找不到的。MP3隨身聽是現在最熱門的電子消費品。連Sony都加入這個競爭領域來了,是應該火一把了。這兩年國內的MP3隨身聽用戶應該還會有比較大的增長。而且隨著MP3音質的飛速提升,現在由於一些MP3音質超過MD,所以那些曾經鐵杆支援MD的玩家也開始投向MP3陣營。HIMD推出我覺得不會影響MP3壯大的格局,畢竟MD對MP3不是輸在容量上,而是輸在開放性上。SONY HIMD的推出號稱要全面反擊MP3我覺得是胳膊癢,搔腿。真正劣勢的因素並沒有改變。就象當年N1的出現,有多少人預言MP3的消亡,我當時雖然沒認爲 MP3會死,但認定以後MP3只能在低消費能力的群體中有分額,而高端被NET MD吞噬。。。結果呢。。。MP3的高端定價已經遠遠超過最高端的MD,而且銷路不斷上升。。。所以對於HIMD全面反戈MP3的說法本人十分懷疑

作者:coldplay fire
原文:http://bbs.cniti.com/cgi-bin/topic_show.cgi?id=350369873&h=1&bpg=1&age=0

Sunday, October 23, 2005

iRiver专用麦克风

我本身是用sony的 ECM-DS70P 的数码麦克风来录音,而我的mp3机和录音机用的是iriver。今天看到原来在我之前就有人用这种组合来录音了:

还可以折叠

MP3工作原理

MP3工作原理


數位音樂的革命使音樂的存儲方式由物理轉向數位,使用MP3或WMA等方式存儲音樂,使我們免去了對磨損磁帶和刮傷CD的擔心。

如果僅能在電腦上聽音樂的話,數位音樂並無太大的吸引力。但是有了攜帶型的MP3播放設備以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我們不但能輕鬆地複製和傳送這些小文件,而且還能輕鬆地將其存貯到攜帶型播放設備中去。硬體MP3播放器能夠在脫離PC的情況下,儲存、解碼、播放數位音頻文件的設備,它讓MP3不必依賴於個人電腦,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享受數位音樂帶來的快樂。

硬體MP3播放器是獨立的,具有特殊用途産品,它具有電源和專門的部件以滿足存貯、管理、播放數位音樂及顯示其相關資訊的功能。而且未來的播放器將能存貯更多的音樂,具有更快的處理器,並能支援更多的音樂文件格式。現在市場上已經有大量此類産品,一些生産商還爲許多傳統産品增加了MP3的功能,生産出了帶 MP3功能的身歷聲音響、車載身歷聲音響,還有能播放MP3文件的數位相機和手機,這些産品都能夠完成存儲和播放數位音樂的功能。

那麽這些硬體的MP3播放器是如何工作的呢? MP3隨身聽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反正就是有一塊不知什麽型號的控制晶片,控制解碼晶片和LCD液晶屏,由解碼晶片把內置快閃記憶體或是外插快閃記憶體卡之中的MP3文件解碼,然後經數模轉換,最後從耳機輸送到我們的耳朵中。也就是說一共沒幾塊晶片。你如果拆一個MP3隨身聽看看,你會發現裏面比較大的半導體晶片只有4、5片。現在新一代的MP3隨身聽在技術上是非常先進的,最具代表性的是NOMAD II,基於美國CirrusLogic最新的EP7209 MCU(微程式控制器)晶片組,它的作用實際上就像電腦裏的CPU,經過軟體解碼,可以支援多種網路音樂格式,包括MP3,以及日後的WMA格式。而國內使用這種晶片製造的MP3隨身聽也即將問世。音質比較好的是PHILIP的一款解碼心片,型號我記不清了。此晶片價格比較昂貴。一般在高端MP3裏面使用。象IRIVER,IPOD都使用PHILIP這快晶片。SONY MD裏的解碼晶片也是PHILIP的哦...

一般MP3播放器都是利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來完成處理傳輸和解碼MP3文件的任務的。MP3播放設備的核心是數位信號處理器(DSP)。DSP處理資料的傳輸,控制設備對音頻文件進行解碼和播放。DSP的處理速度很快,並在處理過程中消耗很少的電力(攜帶型播放器的一大優點特殊)。當數位文件在 PC上被創作和下載時,處理過程就開始了,文件被製成MP3(WMA或ACC)格式後,軟體將文件變小,這個處理過程叫做有損壓縮。音質最優秀的壓縮軟體當然就是EAC和LAME的雙劍合併。。。不過操作過程比用NET MD還要婆婆媽媽,這裏我推薦使用“兔子尾巴抓軌”,傻瓜操作,由於使用的引擎是LAME的,音質自然有保證,不過這軟體不能製作VBR,只能是CBR。

容量是MP3播放器的關鍵指標之一,硬體MP3播放器的最大限制在於存貯數位音樂文件容量的大小。更小的MP3文件可通過進一步壓縮來實現,通過壓縮水平的一些數位我們可知道音樂在壓縮時的失真程度如何,一般用每秒鐘音樂所占的比特資料來表示,這個數位越小,壓縮程度就越高。對播放質量的主觀感覺因人而異,但大多數人的能夠接受的數位大約爲128kbps。當然,同一首MP3歌曲,壓縮成160 kbps比壓縮成96kbps要好聽,而前者卻將會佔用更多的空間。

一旦我們有了一個壓縮後的歌曲文件,下一步就是將其傳輸到設備的記憶體中。如果設備只有內置記憶體,我們只能將設備和PC通過連線、USB介面連接或序列埠連接,將資料由PC的硬碟傳輸到設備的記憶體中。如果設備帶有可移動的存貯介質,我們可將文件直接拷貝到存貯介質,其速度比通過USB傳輸要快。有些身歷聲MP3播放器內置編碼器,可直接從CD中讀取和壓縮數位音樂文件,而不再需要個人電腦的幫助。

第一代播放器使用的用於存貯數位音頻資料存儲介質的是快閃記憶體,這是一種有點類似於電腦RAM的存貯介質,但在掉電的情況下不丟失內容。現在的播放器有了更多的選擇,使用的存儲介質包括內置硬碟和移動硬碟,例如Iomaga的Pocketzip和IBM的Microdrive。

當我們播放歌曲時(通過播放器的內置控制器選擇,液晶顯示幕會顯示出歌曲名,藝術家名和播放時間等相關資訊),資料被傳送到DSP,DSP對文件進行解壓。解壓軟體可內嵌在處理器或設備記憶體中。下一步,DSP將資料傳送到數位―類比解碼器,將二進位數字字資訊轉換成類比音頻信號,然後類比音頻信號控制耳機或揚聲器形成音樂。有的播放器還帶有小型的前置功放積體電路,也就是運放,在音頻信號到達耳機前加強聲音效果。這部分做的最成功的當屬IRIVER 了。

  羅裏囉嗦,想到的就這麽多了,但願大家沒打哈欠。。。

作者:coldplay fire
原文:http://bbs.cniti.com/cgi-bin/topic_show.cgi?id=350369873&h=1&bpg=1&age=0

MD工作原理

MD工作原理


MD是MiniDisc的縮寫,首次於1992年由SONY發表,是一種專爲唱片出版業界設計的磁光碟儲存媒體。其音質可接近於CD。1993年,SONY又發表電腦儲存資料用的MD Data Drive(這到和電腦上用的MO差不多了)。

"MiniDisc"這個名稱源自於它小巧玲瓏的外觀,MD可讀寫磁光碟本身的直徑只有64毫米,厚度爲1.2毫米,它內置於72X68X5毫米的硬塑膠保護套中,看起來就和一張電腦用的三寸盤差不多結構。所以一張MD比一張三寸盤還要小,而普通的CD(直徑120毫米)更沒法和它比了。

MD可以儲存74分鐘(身歷聲)或148分鐘(單聲道)的音樂,如果是MD DATA DRIVE(Sony臺式電腦專用)的話,則可存貯相當於140M容量的電腦資料。一張MD可記錄255段歌曲,字幕總容量爲1700個字(可顯示的文字有英文、日文、特殊符號),現在也出現了可以顯示中文的産品。

據SONY宣稱MD有一百萬次重復寫入的能力(100萬次,太多了吧),這也就是說理論上一張MD你可以一直用下去,不管你如何的聽、錄,資料可以保留很長的時間,這是磁帶不可能做到的。而且MD光碟的耐久性高也是有目共睹的。和磁帶的相當糟糕的錄音品質以及CD容易磨損的特點相比較,MD幾乎沒有任何物理缺陷。基本上外界因素不太會對MD磁光碟造成影響。從MD機器的功能來說,可分爲可錄型MD(有磁頭和雷射頭兩個頭),和單放型MD(只有雷射頭)。

MD使用的技術以及它們的特點:

一、磁光燒錄

在工作原理上說,MD和MO是一樣的,它源自於磁光記錄技術(Magneto Optical,MO),而磁光記錄技術的理論基礎就是在高溫下磁介質會發生變換,並且在冷卻之後一直保持這種變化(記錄過程),再次加熱可以將其恢復到原先的樣子(擦除過程)。

首先鐳射頭對MD磁光碟發出780鈉米波長、功率爲4.5瓦的雷射光束,把紀錄點區域加熱到180攝氏度(也就是"居裏溫度",是把某種物質磁化的一個特定溫度區域,MD光碟的合金材料的"居裏溫度"是180攝氏度),同時紀錄磁頭用正極或者負極信號來紀錄聲音資料的到磁光碟的加熱點上,隨著磁光碟的不停轉動,新的資料不斷地被同樣的方式寫入,紀錄完畢的加熱點逐漸冷卻下來並保持加熱時被賦予的磁信號。在磁光紀錄過程中,鐳射頭、磁光碟本身和紀錄磁頭三者之間沒有任何的物理接觸,這樣一來,即使是反復的讀取、擦寫,磁光碟也不會象CD或者磁帶那樣逐漸磨損和損耗,這也就是SONY會宣稱MD磁光碟可以反復擦寫100萬次以上的原因了。

二、非線性存儲

什麽是非線性存儲,先說說什麽是線性存儲,音樂磁帶採用的就是線性模式來存儲歌曲。音樂磁帶的曲目是按照順序從磁帶的開頭錄製到磁帶的結尾,如果要改變其中一首歌在整個磁帶中的位置,用戶只能把整個磁帶重新加以錄製,這是很麻煩的一件事。相比音樂磁帶的這種缺陷,MD則採用了和硬碟類似"塊"紀錄模式,把資料以"塊"的方式分散存放在MD光碟的各處,方便快速讀取的同時也充分利用了存儲空間。這就是非線性存儲。MD的使用者對MD磁光碟內曲目的剪切、合併、刪除以及移動都簡單到輕輕按下MD機面板上的編輯按鈕了。其他一些關於曲目的資訊,諸如時間長度、曲名、音軌編號都可以方便地加以存儲和編輯。

三、ATRAC壓縮技術

此部分請參見“COLDPLAY FIRE掃盲課程第一講”
http://bbs.cniti.com/cgi-bin/topic_show.cgi?id=350364043&h=1&bpg=1&age=30

四、SRM防震

光碟在做爲存儲介質上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害怕振動,因爲如果遇到振動,鐳射頭就不能連續得讀取資料,所以現在的Discman一般都有防震裝置。而 MD機採用的防震機制是--SRM("Shock Resistant Memory,防震記憶體"),SRM一般是一塊容量爲4Mbit的緩衝記憶體晶片,它可以存儲多達10秒鐘的音樂資料。

SRM的工作機理。它有點象緩衝區的功能。在正常播放情況下,鐳射頭把從MD磁光碟上讀取的資料先行傳送到SRM內並加以存儲,然後資料才會從SRM出來流向ATRAC解碼器,最後再經過數模(D/A)轉換成人耳可以聽到的聲音,這個存儲然後輸出的過程是連續不斷的。

在MD機身受到振動,鐳射頭偏離了原來的讀取位置的10秒鐘之內,SRM仍然可以不斷地給ATRAC解碼器提供音頻資料流程,同時SRM也讓鐳射頭有時間重新恢復到原來的位置繼續讀取資料。

關於SP LP2 LP4 :
ATARC3:
SP: 292KB/S流量的雙聲道獨立身歷聲
LP2:132KB/S流量的雙聲道獨立身歷聲
LP4:66KB/S流量的雙聲道拼接身歷聲(僞身歷聲)

ATARC PLUS:
SP:256KB/S
另兩種:64KB/S(聽感十分接近ATRAC3的LP2,這點足以證明ATRAC PLUS的先進)
48KB/S

作者:coldplay fire
原文:http://bbs.cniti.com/cgi-bin/topic_show.cgi?id=350369873&h=1&bpg=1&age=0

各種聲音格式短評

各種聲音格式短評
重播不同的音頻格式,是要對音效檔案進行數、模轉換,這個過程同樣由採樣和量化構成,人耳所能聽到的聲音,最低的頻率是從20Hz起一直到最高頻率 20KHZ,20KHz以上人耳是聽不到的,因此音頻的最大帶寬是20KHZ,故而採樣速率需要介於40~50KHZ之間,而且對每個樣本需要更多的量化比特數。音頻數位化的標準是每個樣本16位元-96dB的信噪比,採用線性脈衝編碼調製PCM,每一量化步長都具有相等的長度。在音頻文件的製作中,正是採用這一標準。

CD格式:
當今世界上音質最好的音頻格式是什麽?當然是CD了。因此要講音頻格式,CD自然是打頭陣的先鋒。電腦中的*.cda格式,這就是CD音軌了。標準CD格式也就是44.1K的採樣頻率,速率14HK/秒,16位量化位數,因爲CD音軌可以說是近似無損的,因此它的聲音基本上是忠於原聲的,因此如果你如果是一個音響發燒友的話,CD是你的首選。它會讓你感受到天籟之音。當然要欣賞無損的音質對於重播隨身聽來說也要其支援!如果以爲買了DISCMAN就可以聽無損的音質那就大錯特錯了,現今DISCMAN防震都是不可關閉的,而且其防震功能爲了達到能夠預存足夠的音樂資料,在存入緩存前是會對音樂資料進行壓縮的
早期的防震:
SONY: ESP。。。無損壓縮防震
PANA: ANTI SHOCK 。。。無損壓縮防震
現在的防震:
SONY: G-PROTECTION。。。有損壓縮。。可變壓縮率(壓縮率在3:1到10:1跳動)
PANA: ANTI SKIP。。。有損壓縮。。。固定壓縮率。。。(壓縮率4:1) ANTI SKIP在CT800上支援無損壓縮,好象是POS2,10SECONDS
SAMSUNG:同SONY G-PROTECTION
IRIVER:原理同PANA。。。壓縮率不祥

WAV:
它是微軟公司開發的一種音效檔案格式,它符合 P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 文件規範,用於保存WINDOWS平臺的音頻資訊資源,被WINDOWS平臺及其應用程式所支援。“*.WAV”格式支援MSADPCM、CCITT A LAW等多種壓縮演算法,支援多種音頻位元數、採樣頻率和聲道,標準格式的WAV文件和CD格式一樣,也是44.1K的採樣頻率,16位元量化位元數, WAV格式的音效檔案質量和CD相差無幾,也是目前PC機上廣爲流行的音效檔案格式,幾乎所有的音頻編輯軟體都“認識”WAV格式。


MP3:
MP3格式誕生於八十年代的德國,所謂的MP3也就是指的是MPEG標準中的音頻部分,也就是MPEG音頻層。根據壓縮質量和編碼處理的不同分爲3層,分別對應“*.mp1"/“*.mp2”/“*.mp3”這3種音效檔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是:MPEG音頻文件的壓縮是一種有損壓縮,MPEG3音頻編碼具有10:1~12:1的高壓縮率,同時基本保持低音頻部分不失真,有些網友關於“MP3高頻低頻都損失,而ATRAC損失高頻”的說法實在可笑,低頻資訊所需帶寬是十分窄的,這就是爲什麽5。1聲道不叫6聲道,因爲低音炮資訊帶寬十分小,就不單獨給出一聲道,而只給0。1聲道了。但是MP3犧牲了音效檔案中12KHz到16KHz高音頻這部分的質量來換取文件的尺寸,相同長度的音樂文件,用*.mp3格式來儲存,一般只有*.wav文件的 1/10,而音質要次於CD格式或WAV格式的音效檔案。由於其文件尺寸小,音質好;所以在它問世之初還沒有什麽別的音頻格式可以與之匹敵,因而爲*.mp3格式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直到現在,這種格式還是風靡一時,作爲主流音頻格式的地位難以被撼動。但是樹大招風,MP3音樂的版權問題也一直是找不到辦法解決,因爲MP3沒有版權保護技術,說白了也就是誰都可以用。其實說MP3音質次於CD僅在格式上,大家都知道真正我們聽到的聲音很大程度上是有機器的重播品質決定的,現在DISCMAN的重播品質普遍不好,事實上現在市場上的高端的DISCMAN的音質比高端的MP3還要差。MP3格式壓縮音樂的採樣頻率有很多種,可以用64Kbps或更低的採樣頻率節省空間,也可以用320Kbps的標準達到極高的音質。用裝有Fraunhofer IIS Mpeg Lyaer3的 MP3編碼器(現在效果最好的編碼器)MusicMatch Jukebox 6.0在128Kbps的頻率下編碼一首3分鐘的歌曲,得到2.82MB的MP3文件。採用缺省的CBR(固定採樣頻率)技術可以以固定的頻率採樣一首歌曲,而VBR(可變採樣頻率)則可以在音樂“忙”的時候加大採樣的頻率獲取更高的音質,不過産生的MP3文件可能在某些播放器上無法播放,不過這種情況現在比較少了,隨著MP3繼續不斷擴大影響力,VBR作爲MP3終極音質的代表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硬體DAC解碼支援,現在的MP3播放機如果不支援VBR 的話肯定必死無疑。回到話題,我們把VBR的級別設定成爲與前面的CBR文件的音質基本一樣,生成的VBR MP3文件爲2.9MB。VBR裏的音質設定有5檔,不同檔次出來的文件音質差別滿明顯,體積差別也厲害,這裏不贅述了。

MIDI:
經常玩音樂的人應該常聽到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這個詞,MIDI允許數位合成器和其他設備交換資料。MID文件格式由MIDI繼承而來。MID文件並不是一段錄製好的聲音,而是記錄聲音的資訊,然後在告訴音效卡如何再現音樂的一組指令。這樣一個MIDI文件每存1分鐘的音樂只用大約5~10KB。今天,MID文件主要用於原始樂器作品,流行歌曲的業餘表演,遊戲音軌以及電子賀卡等。*.mid文件重放的效果完全依賴音效卡的檔次。*.mid格式的最大用處是在電腦作曲領域。*.mid文件可以用作曲軟體寫出,也可以通過音效卡的MIDI口把外接音序器演奏的樂曲輸入電腦裏,製成*.mid文件。

WMA:
WMA (Windows Media Audio) 格式是來自於微軟的重量級選手,後臺強硬,音質要強於MP3格式,更遠勝於RA格式,它是以減少資料流程量但保持音質的方法來達到比MP3壓縮率更高的目的,WMA的壓縮率一般都可以達到1:18左右,WMA的另一個優點是內容提供商可以通過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方案如Windows Media Rights Manager 7加入防拷貝保護。這種內置了版權保護技術可以限制播放時間和播放次數甚至於播放的機器等等,這對被盜版攪得焦頭亂額的音樂公司來說可是一個福音,另外 WMA還支援音頻流(Stream)技術,適合在網路上在線播放,作爲微軟搶佔網路音樂的開路先鋒可以說是技術領先、風頭強勁,更方便的是不用象MP3那樣需要安裝額外的播放器,而Windows作業系統和Windows Media Player的無縫捆綁讓你只要安裝了windows作業系統就可以直接播放WMA音樂,新版本的Windows Media Player7.0更是增加了直接把CD光碟轉換爲WMA聲音格式的功能,在新出品的作業系統Windows XP中,WMA是默認的編碼格式,大家知道Netscape的遭遇,現在“狼”又來了。WMA這種格式在錄製時可以對音質進行調節。同一格式,音質好的可與CD媲美,壓縮率較高的可用於網路廣播。雖然現在網路上還不是很流行,但是在微軟的大規模推廣下已經是得到了越來越多站點的承認和大力支持,在網路音樂領域中直逼*.mp3,在網路廣播方面,也正在瓜分Real打下的天下。因此,幾乎所有的音頻格式都感受到了WMA格式的壓力。
其實我個人覺得WMA的音質優勢只在低比特率的情況下,如果使用高比特率,其音質還是沒有MP3好的,個人感覺192KB/S下,WMA音場和高頻的細膩度都次於MP3,總感覺WMA的聲音太硬,適合流行搖滾,但如果是古典或者純人聲的話,感覺有點生硬,但在低於128K時,WMA對於MP3擁有絕對優勢!

ATRAC格式:
ATRAC是MD的壓縮格式,全稱爲Adaptive TRansform Acoustic Coding,是一種有損壓縮格式。ATRAC將16比特44.1KHz的數位信號以頻率回應軸分成52個區段(在低頻時分割較細而在高頻時分割較粗),根據聲音心理學的原理,將聲音信號中人耳聽不到和對人的聽力影響不大的資訊給剔除出去而達到縮小音效檔案的目的。利用這種原理,ATRAC可以將錄音的資料量壓縮爲原來的五分之一,即壓縮比爲1:5,這就是SP,LP2爲1:10。早期的ATRAC格式音質受困於心片的解碼速度其實並不理想,發展到 ATRAC3後,MD音質有了質的飛躍。 ATRAC最大的特色就是"噪音消除系統",它用來消除在人類聽覺範圍之外的聲音,這樣ATRAC只把大家耳朵可以聽見的數位聲音信號分離編碼並加壓縮。同時在MD錄音電路中的"採樣頻率轉換器"也同時將其他採樣率(48或者32kHz)的聲音自動轉換成了MD44.1kHz的標準採樣頻率,以確保錄音的品質。現今市面上可錄音的MD一般都是使用Sharp或者Sony的ATRAC電路。目前Sony用的是ATRAC 4.5版本的,Sharp用的是ATRAC 6.0版本。兩者之間是有一些區別的。Sharp以24bit解碼挑戰Sony的20bit解碼,因此理論上音質要比Sony的好,可惜沒法切身體會其區別。本人還是比較喜歡SONY的聲音取向的,當然只在R909之前,N10,N910,E10現在SONY MD的音質本人認爲實在垃圾!動了粗口不好意思,但實在覺得除了“垃圾”無法切實表達本人對於SONY音質退步的憤怒。
還有,有人說MD是壓縮格式,CD是無損格式,就此論斷CD音質強于MD,其實,本人實在沒有本事區別SP和CD的音質,而且光纖錄音的LP2音質本人也覺得十分十分接近CD聽感,而由於SONY在MD上普遍使用更優秀的雲放電路,事實上現在MD的音質表現普遍要強於CD

RealAudio:
RealAudio主要適用於在網路上的在線音樂欣賞,現在大多數的用戶仍然在使用56Kbps或更低速率的Modem,所以典型的重播並非最好的音質。有的下載站點會提示你根據你的Modem速率選擇最佳的Real文件。現在real的的文件格式主要有這麽幾種:有RA(RealAudio)、RM (RealMedia,RealAudio G2)、RMX(RealAudio Secured),還有更多。這些格式的特點是可以隨網路帶寬的不同而改變聲音的質量,在保證大多數人聽到流暢聲音的前提下,令帶寬較富裕的聽衆獲得較好的音質。

VQF:雅馬哈公司另一種格式是*.vqf,它的核心是減少資料流程量但保持音質的方法來達到更高的壓縮比,可以說技術上也是很先進的,但是由於宣傳不力,這種格式難有用武之地。*.vqf可以用雅馬哈的播放器播放。同時雅馬哈也提供從*.wav文件轉換到*.vqf文件的軟體。

AAC:
APPLE在線銷售音樂的格式,AAC是杜比實驗室發明的一種高保真付費網路音樂格式.
本人對此瞭解甚少,只知道它是基於AIFF格式改進的,這裏順便提一下由蘋果公司開發的AIFF(Audio Interchange File Format)格式和爲UNIX系統開發的AU格式,它們都和和WAV非常相像,在大多數的音頻編輯軟體中也都支援它們這幾種常見的音樂格式。

OGG:
開放音樂格式,低比特率下音質優於MP3,對此本人瞭解不多,也不多說了

PCM:
類比音頻信號經模數轉換(A/D變換)直接形成的二進位序列,該文件沒有附加的文件頭和文件結束標誌。在聲霸卡提供的軟體中,可以利用VOC-HDR程式,爲PCM格式的音頻文件加上文件頭,而形成VOC格式。Windows的Convert工具可以把PCM音頻格式的文件轉換成Microsoft的 WAV格式的文件。HIMD支援此種格式(本人認爲意義不大)

作者:coldplay fire
原文:http://bbs.cniti.com/cgi-bin/topic_show.cgi?id=350369873&h=1&bpg=1&age=0

耳机入门知识与音质评价!

未来数码动力社区 > (转贴)耳机入门知识与音质评价!

耳机知识的普及很有必要,很多人对耳机的了解也很少(很少有人知道耳机4大品牌,很多人甚至认为sony的是耳机最好的)。我懂的东西也很有限,只能尽力做些说明,算是抛砖引玉吧。
耳机和音响一样是用来还原声音的。为什么有了音响,耳机还是有很大的市场呢?因为耳机有3个突出的优势:体积小,成本低,不影响他人。
出于以上3点的考虑,你选择了耳机。市场上的耳机五花八门,那该选择什么样的耳机呢?那就应该先从耳机的分类开始了解。
按能量转换原理,耳机分动圈式和静电式。动圈式耳机成本较低,市场上绝大部分耳机都是这种类型的。静电式是用高压电电流激发金属薄片振动而发出声音的,造价昂贵(森海塞尔的奥菲斯售价高达199,999rmb),除了HI-FI骨灰级玩家,一般人不会考虑。
按和外界的连通方式,耳机分封闭式和开放式。几乎所有的耳塞都属于封闭式。一般来说,开放式耳机比封闭式耳机能更好的保护耳朵。

按阻抗高低,耳机分高阻和低阻。一般来说,阻抗数量级(欧姆)在十位数或以下的,是低阻耳机,以上的是高阻耳机。低阻耳机的阻抗小,一般的随身听,cd机, MD,MP 3,PDA都可以推的动。高阻耳机需要音源的输出功率较大,所以一般只有台式cd机和电脑声卡能推动(有的甚至推不动),而要用在随身听,cd机,MD, MP 3,PDA上时,就需要耳放(功率放大器),耳放价格不匪,一般要大几百到几千。


说了这么多,我们一般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出于价格的考虑的考虑,一般用户舍去静电式耳机。不考虑买耳放的用户舍去高阻抗耳机。不过如果有人需要,我也可以代购:)

如果你用随身听,cd机,MD,MP 3,PDA,你应该考虑换一个耳机。因为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一般原配的耳机都比较差,基本属于不入流的产品,对耳朵也很不好。
你想携带方便,就建议您选择MX系列耳塞,音质上MX500 》MX400(和sony E-888一个级别)》》MX300,做工上MX500=MX400》MX300,MX500有个调音量的小线控,MX500MX400都有一个用于存放耳塞的卷线盒,MX300则没有。
你想追求音质,建议选择大耳机。大耳机的音场是耳塞无法比拟的,佩带也更舒适,对听力影响也更小,如果您的预算不是很紧,大耳机应该是首选(强烈推荐!!!)。低阻耳机可以直接接上听,K55,K66都是不错的选择。高阻的象HD600(2xxx元)音质当然更好,但如果你的音源不是很好(至少要cd机),就表现不出效果来。音源好了还需要耳放来推动,发烧用户可以考虑。

如果你用的是电脑,就算已经有了音箱(或许是创新的),也完全有必要配个好耳机。一样是200元的价格,耳机的音质要比音箱好很多(这就是上面说到过的成本优势),花区区几百元,就可以享受HI-FI的感觉(当然声卡最好也要好一点,一般创新 帝盟 雅马哈就很理想了)。
如果你用的是笔记本,你会觉得本本上的音箱让人简直无法忍受(JBL都好不到哪儿去)。你要用本本听音乐,看DVD,当然需要好耳机了 :)花一个本本的几十分之一的钱,让耳朵舒服起来,多值得啊。如果我是生产笔记本的,那就省略掉音箱(实在是鸡肋),配个耳机多好。

如果你用的台式cd,有了音响(2万元以下的民用级),觉得还不错。别怪我泼冷水。你的音响的音质和HD 600的比,差距是全方位的 :( 与其花几千元买个很一般的音响(国内的什么xx高影院之类的),音质不如1000多的K501耳机,甚至不如K 66!
如果你用HI-FI音响,恭喜你,你能欣赏到非常棒的声音了。但你只能坐在房间里特定的位置聆听,只能听到同一种效果的声音(如果要改变就要花大笔的钱去升级音响),而有了耳机,你可以随时随地听HI-FI,有了不同种类的耳机,你就可以用适合听古典的耳机来听古典,适合听流行的来听流行,价格和HI-FI 音响比只是九牛一毛,效果却基本一样。

最后要说的是:从保护耳朵这一点来说 开放式耳机 好于 封闭式耳机 好于 耳塞。一般连续听耳机不要超过4小时,耳塞不要超过1小时,不然对耳朵是伤害就很大了。大家欣赏音乐的同时千万小心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写了这么多,手都酸了,基本上所有的用户也都涵盖到了。只要大家都能选购到适合自己的耳机,我就高兴了。
音质评价是一个牵涉到人的心理、生理和听音环境、听音评述、技术标准应用等若干方面问题的复杂过程,由于现阶段人们对“音质评价”和“测试技术标准”之间的联系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这包括对音质评价方法、听音设备、播放场所、音源节目的选定、听音者的专业知识和人生阅历及对音乐的不同理解等方面的差异,还有人耳对声音的敏感性、对声音的生理反应程度(如喜欢那类型的声音)、听音时的个人情绪(心情舒畅,会对音质评价有夸大的可能,心情烦躁又可能抹杀好的音质)等。
因此,对音质的客观评价最重要的困难就是:怎样将听音者的个人主观因素对音质评价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不要说一般的人,即使是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测评人员,也不可能完全将个人因素“置之度外”!所以,为了减少这种因素的干扰,保证对音质评价的客观性,就必需有一套比较专业的测评程序,并且统一的使用一些标准的专业述语来表述音质的好坏(前提是首先规定、明确每种述语的技术指标范围),由于对音质的测评程序比较枯燥乏味,在这里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对音质评价的一些专业述语,及它们的具体含义和怎样应用它!

一般的音质评价用语:
(!)平衡度:表述声音各频率段的比例协调,高、中、低音搭配合理,频率特性好,不存在某一频率段过于提升或衰减的情况。另外还指在多声道播放中(如立体声)各声道的声压比较一致。它的反面表述词是“不平衡”或“失衡”;

(2)力度:能很好反应声音的动态范围,表述声音坚实有劲,收放自如,出得来,响度足,低频,特别是中低频(100---500HZ)有量度。它的反面表述为“泛力”或“力度不足”;

(3)清晰度:声音中语言部分的可听懂度高,音乐层次分明,各频率段的信号都能很好的表现出来,有清澈见底之感。它的反面表述词为“模糊”、“含糊不清”、“浑浊不清”等;

(4)明亮度:表述声音里面的高、中频率丰富,高、中音充分,尤其是在2-5KHZ频段内的信号有提升的现象,并且混响声比例适当,声音听起来明快,活跃。它的反面表述词为“灰暗”、“黯然失色”等;

(5)丰满:表述声音中的中低频率丰富,高频适度,低音、中音出得来,听感温暖如春,舒适,有弹性。它的反面表述词为“单薄”、“干瘪”或“空洞”等;

(6)柔和:表述声音松弛而不紧,高音比例适度,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很小,混响时间稍长,不刺耳,听音感觉悦耳舒服。它的反面表述词是“生硬”、“刺耳”、“尖”等;

(7)真实感:表述声音的真实程度,即在还原过程中保持声音原来的所有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它的反面表述为“失真”或“不真实”;

(8)立体感:表述声音的声像方位基本正确,声音与定位相符,有连续性、纵深感;

(9)空间感:声音能很好展示原来声源位置和现有播放位置的空间真实感,具备一定的声延迟效应,使人在聆听声音时没有压抑的感觉;

(10)临场感:声音能忠实的反应所以乐器的位置,能使听众辨别音源的方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1)自然感:声音各频率段的变化很平滑,总体流畅,不存在某频率故意提升或衰减、补偿或修饰的现象;

(12)整体感:声音与它所产生的效果协调一致,并且融会贯通,形成统一的整体,没有脱节的现象;

(13)氛围感:音乐的格调、动态范围、气势与该音乐所要表现的形式和涵义相吻合,能使聆听者很容易的进入到音乐所要表现的意境中来;

(14)圆润:表述声音的谐波失真小,高音与中音量适度,频率响应曲线圆滑,里面不会出现尖峰频率的现象,整个频带瞬态响应好,混响度适中;

(15)弹性:是表述低频既具备强度、又具备一定韧性的用语,,它是衡量低频质量的重要方面,具体表现在低频松而不散,活泼、不生硬,并且有一定的延迟效应。它一般是与丰满来共同形容低频!

(16)澎湃:表述音乐的动态范围宽,并且具备一定的声压,该词主要是用来描写低频能量的充沛;

(17)结实:表述声音的低频部分能量充沛,有速度,不散,凝聚力高,声音的结像度好。

音质评价与技术指标之间虽然关系较复杂,但两者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客观来讲,音质评价的基础是来源于对技术指标的客观测量,因此,虽然评价带有主观性,但评价述语客观存在。要做到对音质评价正确,就必需客观的使用这些述语!在评价音质时,一般做法是先将声音划分为四个频段,既:

(1) 低频段(150HZ以下):低频是基础,它使听音感觉厚实;
(2) 中低频段(150---500HZ):中低音是力度的体现,整个音乐是否强劲有力度,主要取决于这一频段;
(3) 中高频段(500---5000HZ):中高音是亮度的表现,音乐的明朗程度就看这一段了,并且它对整个音乐的音色影响很大;
(4) 高频段(5000HZ以上):高频段主要是决定声音的清晰程度。

在初步了解声音各频段对声音的影响后,对音质评价时就要根据不同的频段来使用不同的述语,例如感觉到低音听起来很震撼、好像连绵不绝,这时候就可用“澎湃” 来表述这种低音的状况;如低音听感舒服、劲而不散、有韧性,这时候就可用“结实”、“有弹性”来表述;再例如高音听起来清澈见底、每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清晰可闻、歌手的唱词可懂度很高,这时候应该用“清晰”形容。

当然,形容音质的述语还有很多,并不局限于上述的那些,大家可以在评价音质过程中使用更恰如其分,富有人性化的词汇来充分表达你所认为的音质和音乐意境,但原则是力求尽量做到表述与自己客观听到的声音相吻合。如描写低音的词汇 “风动裤管”、“拳拳到肉”等;描写象小提琴、二葫等乐器中音的词汇有“松香味十足”、“马尾味”,展现管玄乐器中音的词汇如“金属味浓”、“金属光泽可见”等;描写高音及清晰度的如“穿透力强”、“拨云见日”等。

其实对音质评价的用词客观存在,但听音的感觉却是一种摸不着、理不透、虚无缥缈的东西,有时侯也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或许大多数网友早就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和真蒂,只是没说而已,本人在此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玩音响的一点体会,并依据一些专业书刊的相关介绍,综合通过参加本地“音响发烧友俱乐部”各种活动中与烧友、超级烧友交流的心得体会(在此说这么多,并不是想炫耀自己,这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只是想正明一点,本人所讲的这些不管正确与否,但都不是在纸上谈兵!)写了这篇拙文,仅供大家参考。其中也难免有错误和偏颇之处,请大家指正
森海塞尔MX 500耳塞 200元左右的耳塞市场对于追求高性价比的玩家来说,几乎是块真空地带。MX500的到来不仅弥补了这片空白,而且标志着一向高高在上的监听帝王森海塞尔终于“屈尊”多媒体随身听领域了!MX500并不完美,它的外型与传统日系产品相比不够酷,它的高频在较劣质的音源推动下会显得略为刺耳,它的低频对于某些简化过度的随身听来说较难推出量感……但如果你的音源有一定素质而你又将音质放在首位的话,笔者可以断言,售价仅200余元的MX500将是最佳选择。 MX500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罕见的频响及动态响应能力(耳塞产品中),综合售价及其音质表现来看,再苛刻的人也会说MX500是物超所值的。一部素质较好的CD随身听、一副森海塞尔MX500耳塞,投入并不多,但你得到的回报却是出人意料的。
换能原理:动态,开放
频率响应:18-22000Hz
阻抗:16欧
总谐波失真:小于等于1%
声压级:(@1KHz,1Vrms) 117db
重量:(不含导线) 约9克
连线:1.2mOFC无氧铜线,3.5mm立体声插座
特色:卷心盒,音量控制



用来播放的机器是SONY的MD R909,这款机器采样于老机器R50,声音还是挺不错,特别是高音部分比较出色.试听的时候去除了原来的线控MC11EL以避免干扰,同时将机器的音效设置在Bass+3和Triple+3(也就是最高设置).用来试听的碟是我用光纤录制的MD,其中:
用来实验高频的有:
Bandri的Silent Forest
和Parasite Eve的Alpha&;Omiga
用来实验低频的有:
Micheal Jackson的History II
和Enigma的第一张专集及混音版.

用来同时实验高低频的是:
Bandri的Silent Forest 第二首
和Parasite Eve的第二首

用来实验音场和层次的是: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

实验开始:
因为各个耳塞的音质效果和侧重点不同,自然个性的定位也不同,所以这次实验主要分为:
SONY EX70SL 主打 Koss the Plug
SONY E888SP 主打 森海塞尔MX500
SONY EX70SL 次打 森海塞尔MX500
SONY E888SP 次打 Koss K35耳机

一,SONY EX70SL主打Koss the Plug

低频实验:因为本次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比Koss的the Plug和SONY 的EX70SL的在低音上的表现,所以他们当然上头阵了.
先上的是SONY的EX70SL,用Micheal Jackson的碟打头阵.MJ的History II中的This Time around前有一段非常强烈的重低音.EX70SL在音量25/30时候发挥得很好,带动着人的耳膜产生强烈的震动,低音有力,下潜很深.不愧是 SONY的纪念耳塞.
而当戴上Koss the Plug后,同样的音量下,它却比EX70SL发挥得更加出色:低频比EX70SL而言在量上毫不逊色,而在音色上比EX70SL上就好了很多.Koss the Plug的低音清晰有力,收尾干净利索,一点不拖泥带水,相比之下EX70SL的低音量感虽足,但是却含混不清,前一个音的尾部很容易与后一个音的前部交混(混响),造成一种拖泥带水的感觉.
然而Koss the Plug的声音比70相对干涩,可能是因为其过分干脆利落的原因,有些地方需要混音做润化处理的地方收的过分,有些干燥的感觉.
然后换上Enigma的碟,和MJ的音质不同的是Enigma的低频不是给你一种强烈的刺激感而是追求下潜的深度和弹性.70和the plug在这方面都做的不错,当然the plug的音质更加清晰,层次分明.70的下潜程度比the plug更好,它的频响指数(6----23000Hz)摆在那个地方,the plug的(15----20000Hz)只好干瞪眼了.
在音量增大到30/30的情况下,两者都出现最后破音的情况.不过都在很高的音量下经受了考验,只在最后出现了破音.
低频和音量比过了,音场方面两者都没有什么太好的表现,听贝多芬的命运时都让我不耐烦的马上从耳朵里掏出他们.他们确实不适合听古典乐曲和声场特别开阔的音乐,70就一个高音和一个低音在那个地方遥相呼应,而更奇特的是虽然从频响指数看70应该比the plug在高频上更高,但是我感觉上却比不得the plug,奇怪.
附带一提,EX70Sl的佩带比Koss the Plug舒服方便,70用的是硅胶外套,Plug用的是不知道什么做的海绵状的东东,塞进耳朵之前得先捏成形,有点恶心.呵呵.

二,我们的主打第二888和MX500上场了.
888不用多说,SONY现在的顶级耳塞,有“黑天鹅“的美称.而MX500则是森海塞尔这个世界顶级器材制作组的主流耳塞中最高型号,这一场大战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在没有专门试音碟的情况下,我们使用了Bandri的Silent forest的第二首钢琴曲.
888 的生物振膜不愧于它的盛名,钢琴那美丽清脆的铮铮之音先叮叮咚咚的如流水温柔铺泻过来,随后如水流逆行,慢慢的升高,升高,再升高,如同会一直这样生到天际,你的心也随着音乐升高到胸腔上部,胸腔顶部,最后是嗓子眼,正在你欲罢不能,欲仙欲死的时候,他又用清亮的足迹指引你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只不过换了一种清爽,晶莹的心境.是的,钢琴的声音在888的诠释下音色真如水晶.(
MX500上阵之初音色在明亮程度上略逊888一筹.高频没有888那么登高望远,钢琴的泛音几乎表现不出来.音色没有888那么美好华丽(可能888有修饰也说不定,但是确实讨好耳朵),中间位置的声音和888差不多,但是在低频上却超过了888.banderi的这一首曲子虽以钢琴的高频为主,但是实际上其低频也非常出色,而888却只能作到将低频表现得弹性虽足却毫无量感,也就是非常象你感到痒痒,有人在痒处帮你挠挠却又不使劲那种感觉.更不用说还有她那美丽高昂的高音更掩盖一部分的低音.而MX500却做得相当好, 低频有力却不过分,弹性十足又干净利落.
换上了Parasite Eve的第一首,其中有一段是金属三脚架的超高频.用MX500的时候龙皇和Musicwall都感到刺耳,有点象粉笔在黑板上划拉发出的那种声音的感觉.看样子我们的MX500快坚持不住了.而888在这方面游刃有余,轻轻松松的将这一段一笔带过,挥挥手,不带走一丝云彩(呵呵呵呵,好酸啊.)
而最后的时刻那最后的一声钢琴的奏鸣(好象演奏者愤怒的将十个手指头都砸向钢琴而准确的落在和弦上而发出的声音)将他们拉出了最大的差距.钢琴的泛音和余韵在MX500上几乎很快就消失了,而在888上一波又一波的慢慢消失,真有绕粱三日的感觉.
高频和低频方面比过了,最后是音场,这一方面两者感觉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888的起点很高,她能将各个层次分的很清楚,但它的基点感觉在于小提琴的G弦上(小提琴的声音已经很高昂)然后整体从这个层次上向上走.在小提琴的演奏上更是高屋建瓴.但感觉过高了些,有点听小提琴独奏的味道.而MX500基点在中提琴上,两头相当平衡,大提琴的低音浑厚有力,高音也不失平衡.定位比888准确但音色不及888华丽.
音量上面,本以为888那脆弱的生物振膜应该更加的经不起大音量的攻击,出乎意料的是,在放Enigma的鼓点并逐渐加大音量的时候,居然发现MX500更早出现破音,并且破音相当明显,而888虽然最后也出现破音,但是并不十分明显.看来生物振膜的威力确实不同凡响.
总体而言,888的风格华丽,高频有金子般的音色,败笔在其综合性没有兼顾.MX500却是一款非常平衡的耳塞.音色也很优美.
附带一提,MX500不象日本耳塞那样分左右,所以不能一次性辨别出左右,并且耳塞单元直径不如888长,更容易从耳朵里掉出.

三,SONY EX70SL次打森海塞尔MX500 (低频)
70毫无疑问是为低频而设计的,有人却认为MX500的低音比70更好,所以就想亲耳听听看.
放音碟还是MJ的This time around.由于两者的定位不同,70的重音理所当然的量大而优.由于是封闭式设计,所以所有的重音都直接输入到你的耳膜,想想这样在耳道里共鸣后再带动耳膜震动的感觉.而MX500本身是一种耳挂式耳塞,在低频上无论多么出色,本身的缺陷导致它无论如何做不到70那么的震撼.不过,却比70在音场,平衡和音色上清晰和舒展了很多.

四,SONY E888SP次打Koss K35耳机

K35是一副耳夹式耳机,耳机上的纹路设计得非常抢眼.听的时候由于可能是R909的输出功率不太大(5毫瓦X2)所以不是推得很好.它跟MX500有相似之处,定位在中频,分别等量向高低频延伸.这样对比,更显得888定位在中频偏上,以高频突出.

五,SONY内部比较805,888和70

805 时被大家责骂得差不多得耳塞了,不过说句公道话,它在音质得平衡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定位在中频,向高低频同步延伸。虽然由于振膜和技术原因音场不甚开阔,但这是一款配机耳塞,所以自然的要满足大众的需求。而对于想发烧的朋友而言,当然只有另买自己喜欢的耳塞。888是一款相当不错的优秀耳塞,适合于听古典(特别是小提琴和钢琴曲),交响,和歌剧等等纯音乐的东西。而70则适合偏好低音的朋友,特别是舞曲,流行,和摇滚。

结论:耳塞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东西,所以只选对的,不买贵的。呵呵本人觉得你是一个理性的人MX500更为适合,如果十感性的人应选择E888。
听音综述:严格的说MX500与E888各自的音色趋向不同,从纯古典音乐欣赏的角度出发MX500更为适合,从流行音乐欣赏的角度出发E888适合。Mx500质感可以说是具有乐胆味,E888具有石味。现在的耳机市场上MX500是一款最值得